正在阅读:巴西“CPF骗局”频发:个人身份信息频遭滥用 官方提醒公众警惕!你的身份,可能已被人盗用贷款、购物!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巴西快讯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巴西“CPF骗局”频发:个人身份信息频遭滥用 官方提醒公众警惕!你的身份,可能已被人盗用贷款、购物!

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/04/11 12:51:29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巴西25街 4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今天上午10点52分,美元汇率报价5.8857雷亚尔,下跌 0.22%
上个收盘日报价为5.8987雷亚尔。

据巴西媒体报道,随着数字化交易在巴西社会的日益普及,涉及CPF(Cadastro de Pessoa Física,个人纳税人登记号)的诈骗案件愈发频繁。犯罪分子利用公民的CPF信息实施非法活动,不仅造成经济损失,还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的法律纠纷。

据巴西联邦税务局(Receita Federal)通报,这类“CPF骗局”正以多种手法渗透社会各个层面,甚至引发公众对信息安全和数字隐私的广泛担忧。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
不法分子通常通过钓鱼网站(phishing)、社会工程(engenharia social)等手段骗取个人资料。钓鱼网站常伪装成银行、商店或政府平台,诱使民众填写真实信息;而社会工程策略则通过电话、电邮等方式,引导受害者主动透露自己的CPF号码。

此外,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亦屡见不鲜。黑客通过攻破企业数据库获取用户数据,再将这些信息转售或用于非法操作。据悉,CPF被盗用后,常被用于开设银行账户、申请贷款或进行在线购物,受害者往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债务。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
近年来,deepfake(深度伪造)技术被广泛用于诈骗场景。犯罪分子利用AI技术伪造名人或公众人物的语音与视频,诱导民众相信其真实性,从而上当受骗,主动交出敏感信息,包括CPF等身份数据。

技术所带来的“逼真效果”提升了骗局的欺骗性与杀伤力,已成为数字时代诈骗的新形式。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CPF被滥用的后果不容小觑。受害者可能无端背负债务,遭遇信用受限,甚至卷入法律诉讼。恢复身份信誉往往需要数月时间与大量精力。

2024年就曾发生一起典型案例,一名消费者发现其CPF竟被用于申请银行贷款和注册多个账户。调查发现,其信息源自某网购平台的大规模数据泄露。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
遇疑似诈骗,应如何应对?

专家建议,一旦怀疑自己遭遇CPF诈骗,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
  1. 前往当地警局报案

    ,正式备案;
  2. 联系信用保护机构

    (如Serasa、SPC),申请冻结CPF并发出风险预警;
  3. 通知相关金融机构

    ,要求暂停可疑交易;
  4. 密切监控银行账单与信用记录

    ,及时发现异常。
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预防为主,加强日常防护

要预防CPF被盗用,应从日常做起:

  • 避免在不明网站或App上填写CPF;
  • 检查网站网址的真实性,确保使用“https”加密链接;
  • 启用银行与信用卡的实时通知功能
  • 安装并更新防毒软件
  • 对不明短信、电邮保持警觉,切勿点击可疑链接;
  • 定期通过巴西中央银行的Registrato系统核查CPF使用状况;
  • 考虑使用身份保护服务,实时监控CPF是否被异常调用。
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面对诈骗案件频发,巴西联邦税务局已多次发布警示。机构强调,税务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、电邮或短信主动索取CPF或其他个人信息。民众如接获类似联系,应立即提高警觉并核实信息真伪。

此外,Receita Federal也提供正规渠道,供疑似受害人提交举报与查询,协助受害者应对潜在风险。

税务局提醒,唯有增强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、加强数据保护,才能有效遏制此类诈骗持续蔓延。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

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微信可详细咨询富房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

投稿

我要投稿